Seward
阿拉斯加每年从5月15日开始到9月15日结束,是夏季旅游季。在这段时间里,各大航空公司会加开不少飞阿拉斯加的季节性航班,以满足游人的需求。我们这次乘坐的US Airways就是从6月3号开始加开了费城直飞安克雷奇的夏季航班。飞机下午四点从费城起飞后,飞了接近八个小时,于阿拉斯加时间晚上七点多到了安克雷奇机场。下了飞机,我们取了车,就前往当晚的目的地:海边小城Seward。Seward离Anchorage大概有两个半小时的车程,因为时差的关系,我们出发的时候已经相当于东部时间晚上十二点了,加上长途飞行的疲劳,我俩都是又累又困的状态。取了车,去了Anchorage的一家沃尔玛,买点水果啥的,发现阿拉斯加的物价高得惊人,一般比俄亥俄的物价高50%到1倍,尤其是水果之类的东西,完全靠外地运,品种不算丰富,价格不菲。
开了一段之后,车子离开了Anchorage的市区,眼前的景色就令人毫无防备的好了起来,我们两个人顿时困意全无。路边一有临时停车拍摄点,我们就会停下来拍照。
蓝天白云,连绵的雪山

Seward Highway一边靠山,一边傍水,十分漂亮

我家领导
就这样一路边开边拍照,到Seward酒店的时候已经是晚上11点多(相当于东部时间凌晨三点多)。因为靠近北极的关系,11点多的Seward的天还没有完全黑。旅馆有一个很欧洲的名字Van Gilder Hotel,风格也和大多数的美国连锁旅馆不一样,这一家是家庭小酒店,里面的装饰很古典,据说N年前还闹过鬼。

我们到了房间以后,肚子饿了,泡了两包泡面之后,就累得直接休息了。
Seward作为一个海港小镇,最经典的游览项目就是出海看海洋生物和冰川。在这个镇上做这个出海游生意的公司有好几家,我们选择了其中一家,定了一个在海上漂一天的游船。第二天一早上起来,吃了宾馆的免费简易早餐后,我们就到了Seward的港口,准备登船。
和之前我们看过的迈阿密的港口的热带风情不同,Seward的港口是以雪山为背景,非常的酷。

在海上漂的这七个多小时,一开始我还不适应,漂到一半的时候晕船晕得厉害,后来吐了之后才舒服很多。反倒是田丰这只“旱鸭子”啥事儿没有。虽然有晕船,但是这趟出海还真是看到了不少的东西。废话少说,直接上图。
一只在水里悠闲的飘荡的水獭,一会儿抠嘴,一会儿挠痒,非常之欠揍

翻腾的白腰鼠海豚 (Dall's Porpoise)(常被误认为是普通的海豚)

在冰川上悠闲散步的阿拉斯加黑熊。

当然少不了充满霸气的经典鲸鱼扫尾镜头

凌波微步的海雀(Puffin)

表情很囧的海象

酷似企鹅的一种海鸟(这里是北极,企鹅只在南极有)

坐船出海除了看动物,另一个项目就是从海上看冰川(Glacier)。

船上的工作人员用从水里捞起的冰川冰块做的鸡尾酒饮料。

坐完游船之后,我们看下午还有时间,就去了离Seward很近的Exit Glacier。这个冰川的特色是有一条游人可以从陆路上通达的Trail,可以近距离的观察冰川。整个步行下来来回也就是不到两个小时,非常适合在Seward吃晚饭的同志们饭后消食。
阿拉斯加1号公路
在Seward玩了整整一天后,第二天的计划是要前往著名的丹那利国家公园(Denali National Park),并在途中的Talkeena小镇坐飞机游览丹那利山脉和北美最高峰麦金利峰。约的飞机是早上10:30,Seward到Talkeena有五个多小时的车程,所以我们一早上四点多就起床,从Seward驱车前往Talkeena。没想到的是,这次旅途最不顺的事情就在那天发生了。GPS那天彻底的忽悠了我们,本来去Talkeena应该是走南北走向的阿拉斯加3号公路,结果GPS把我们带到了东西走向的阿拉斯加1号公路,等到我们发现不对劲的时候,已经是离上飞机前半个小时,当时已经在阿拉斯加1号公路上开出了200多公里,离Talkeena已经有六七个小时的车程了。飞机要失约,押金200美金要泡汤,飞机公司的老板娘说话也很不客气,当时感觉郁闷的不行,真想直接把GPS摔坏。好在田丰并不在意,在我郁闷的时候没跟着我一块郁闷,反而是安慰我,让我心情好了很多。毕竟只要她没关系,别的我也不在乎了。早上开车的时候只顾着赶车,并没有留意路边的风景。现在少了赶飞机的困扰,在开车去Denali的路上,反而有了悠闲的心情,来慢慢欣赏路边的美景,尽情的拍照什么的。现在回头看看,这段误打误撞的不顺经历其实是这次旅行最为精彩的部分之一,因为阿拉斯加1号公路的风景实在是漂亮的可以,而那天的天气也是非常的好,路边的雪山、森林景色一览无余。

1号公路沿路的设施非常的少,极少见加油站、餐厅之类的。开了好远之后,我们才在路边见到这么一家加油站。

公路的两侧,极具层次感,首先是小花,然后是矮的灌木,再然后是树林,最远处就是连绵的雪山,和天上的白云。

马路上最常见的车辆就是小卡车拖的房车。因为在阿拉斯加旅游,很多野外的地方没有很多旅馆,即使有的话价格也非常昂贵,所以租房车旅游就成了很多旅游者的首选。房车虽然小,但是解决了睡觉的问题,并且比帐篷还是要方便很多。

加油站旁边就是一家小餐厅。我俩从早上四点多吃完早饭一直在开车,肚子早就饿的不行,看到这家餐厅就毫不犹豫的冲了进去。抛开早上走错路的郁闷,大吃一顿,心情顿时大好。

酒足饭饱之后,仰望餐厅上方的天空都觉得蓝了很多。

吃晚饭,我们继续赶路。从我们当时走错的位置,开到丹纳利公园预定当天晚上要下榻的酒店,要开六七个小时。公路两边的设施很人性化,每当有适合拍照的地方出现的时候,公路边上就会有一个方便临时停车的观景台,方便游人照相。在其中一个地方拍照的时候,我们遇到了这位在路边坐着简易瑜伽的帅哥。走上前去交谈之后,知道他是阿拉斯加大学的本科生,暑假准备开着他的车从阿拉斯加一路开到他的故乡科罗拉多,沿途有几千公里之巨,完全靠他一个人,够可以的。他计划在沿路上边走边玩,最后到家估计要接近10天以上了。

田丰说当天的一些景色特别像是魔戒里的场景,比如下面一张,尤其是如果把树都换成士兵的话。原来导演在魔戒中表现的宏大场面并非完全出自想象,还是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和灵感的。


丹纳利国家公园
我俩就这么一路开啊开啊,到了晚上六点多终于到了我们在丹纳利国家公园下榻的酒店。丹纳利国家公园的入口处大概离安克雷奇200多英里,在入口的旁边就有一个旅游小镇(或者叫小村子),只在每年5月15号到9月15号有商家在,吃住行样样都有,给人感觉是不愧是阿拉斯加最著名的国家公园,商业化程度够高的。我们住的这家酒店叫做Denali Bluff,非常的有个性,是修在山上,酒店的指路牌也全都是修成了熊的摸样。

丹纳利公园非常的大。整个公园90%的地方都是车轮无法到达的,整个公园只有一条山路。公园最大的特色是完全原生态,保持了自然界最原始的食物链,里面所有的动物都是野生的。为了不让人类的活动破坏这一切,连公园里的山路都不允许私人汽车进入,每天只有旅游公司的少数旅游大巴进入。这样游览这个公园的方法主要就有两种,一种是乘坐公园里穿梭在公路上的免费公交车进入公园,在公园指定地点搭帐篷,野营,彻底和自然界打成一片。对于大部分的游客来说,另一个选择是乘坐私人游览大巴进到公园里去参观。我们就是选的这第二种。第二天又是一大早爬起来,参加Tundra Wildness Tour.

整个公园的山路都特别的陡,道路也只能容下一辆游览大巴,坐车的过程相当心惊胆战。路边的风景也非常多变,一会儿让人觉得像是在戈壁滩,一会儿又让人觉得到了西藏。

这趟Tour整个耗时要八个小时,简单的概括就是开着车在公园里找野生动物看。野生动物给不给面子在你面前出现,就完全看人品了。偌大的公园里确实有很多野生动物,但是一条公路只是一个面里的一条线,能看到野生动物的概率可想而知的低。果然,在Tour的前两个小时,路边什么也没有,司机只是一直往里面开啊开。但是就在我觉得无聊至极的时候,那天看到的第一个动物出现了:一只野生狐狸。

自从那只狐狸出现之后,我们的运气就变得好了起来。在告别那只狐狸不久,几只灰熊(就是孟菲斯灰熊队的那个灰熊)出现在了巴士的前方。全车人欢呼雀跃,但是司机提醒我们务必要保持安静。因为根据公园的规定,为了防止野生动物适应人类,而丧失野性,公园游览车必须停在动物一定距离以外,并且全车的人必须鸦雀无声,也不得走出窗外,尽最大可能让动物感觉不到人类的存在。



当时我们就这样看这只灰熊走过车门外~

这几只灰熊晃了好久,让我们看得也非常过瘾。看完灰熊后,巴士继续前行,忽然北美洲最高峰麦金利峰出现在我们面前(照片里远处的白色雪山就是)。那天的天气还是很给力的,据导游说,平时一般云还是蛮多的,能看清山峰全貌的概率不算高。


来一张近一点的。

沿途看到的和平常看到的松树不太一样的野生松鼠。表情还是一样的卖萌。

这张照片里的小东西不仅萌,还有点小清新的感觉。

巴士里有一个专业级的摄影师,巴士一停下来,他就扛着他的三脚架冲下车,专心拍照。殊不知他在拍照的时候,已经成了我相机里的风景。

回去的路上,看到一大批坐在地上休息的北美驯鹿(Caribou)。这种动物叫做Caribou,就意味着他们一定是野生的。和他们同种,但是大规模被人饲养的叫做Reindeer,也就是给圣诞老人拉车的那几只鹿。

栖息在路边远处的山羊。羊的警觉性是很高的,图中的羊在朝不同的方向张望,这不是偶然的,而是他们在观察各个方向的动向,一有危险,马上离开。北美的山羊角很大,很有型,和道奇车的车标非常神似。

看完了羊、熊、鹿、狐狸等等之后,我们以为我们的旅行已经很圆满了,没想到后面看到的东西更让全车人,尤其是男士大呼过瘾:我们看到了在公园里裸体徒步旅行的三位美女!!车里的男同胞,不分年级,不分肤色,完全陷入疯狂状态。前面提到了,像我们这样乘坐大巴游览公园其实是很多退休了的老人的首选,很多年轻的背包客,都会选择背包在公园里徒步、野营,下面的这三位应该是热衷于户外的天体主义者。没想到在荒无人烟的公园,还是被路边的巴士给看到了。

巴士即将出公园,结束一天行程的时候,一只麋鹿在路边出现,悠闲的吃草的同时不时的张望着我们,给我们当天的旅程划上了完美的句号。

当天下午从公园回到旅馆之后,难得清闲,买了两份饭后,洗了个澡就早早的睡了,第二天早上睡到自然醒,补足了前两天欠下的觉。这一天的计划是要继续向北行,前往Fairbanks。在出发之前,我们重回了丹纳利公园。因为前一天都是跟着游览车看动物和风景。其实公园里还有很多非常好的适合非专业人士徒步的短途Trail,我们就挑了其中比较简单的一条Horseshoe Trail走了一下。
路边常见的野花。

Horseshoe Traill的终点就是这样的一个小池塘,看惯了之前大开大合的景色,没想到丹纳利公园里也有这般秀丽的景致。

池塘边上的堤坝,完全是野生水獭的杰作。都说水獭是天生的建筑工人,名不虚传。

费尔班克斯
从丹纳利公园继续沿着阿拉斯加3号公路一路北上,大概2个多小时的车程,就到了阿拉斯加第二大城市费尔班克斯(Fairbanks)。不得不说,三号公路沿路的风景比一号公路逊色了不少,但是依然称得上是风景秀丽,两个多小时的旅途,我们两个边开边聊天,海阔天空无所不聊,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到了费尔班克斯后,决定犒劳一下自己的胃,去吃了一家做得其实非常不正宗但是还是觉得比汉堡强太多的中餐。中餐馆的老板说把菜做成那样也是没有办法,因为当地中国人太少,饭店基本是做老美的生意,所以必须把口味改良。
吃过饭之后,因为我们都是学生的关系吧,我们到一个地方都喜欢去当地的大学看一看。于是我们就去了全阿拉斯加最大的大学:阿拉斯加大学费尔班克斯分校。学校的标志是一只熊,很有当地的特色。

校园里极具个性的自行车停放处

整个校园是建在一个山顶上的,可能是我见过最酷的大学了,俯瞰一切的感觉非常好。那天的天气刚好是阴天,本来就很干净的空气和马路被雨水洗过之后更加清新。

这所大学的博物馆恐怕是全阿拉斯加最著名的博物馆了。很少见到美国哪所大学能把博物馆搞得这么专业,这么漂亮的。

博物馆里的陈设主要分为阿拉斯加历史,动物与大自然,以及阿拉斯加传统艺术。下面这张就是古代在北极冰原上生活过的猛犸象的化石。

这是一张阿拉斯加本地土著人的艺术品

博物馆内最著名的两个后现代主义的陈列,我姑且把他们叫做愤怒的小鸟和蛋定的白熊。


费尔班克斯在早年是一个很热闹的淘金者的天堂。直到现在,在当地依然有数百名职业淘金者在金矿里工作。要了解淘金者的生活,并且亲自感受淘金的乐趣,参加El Dorado Gold Mine Tour就是最佳选择了。坐小火车进入金矿,第一站是坐在一条小溪旁听早年的淘金者讲述淘金的过程。原来淘金是靠筛的,用的道具就是下图中的铁盘。金子是和泥沙混合在一起的,把金子从泥沙中分离出来的方法是不停的用水一点一点把泥沙筛出去,由于金子的比重比泥沙要高,所以剩在盘底的就是金沙了。

在听完讲解之后,一人会得到一小袋泥沙去慢慢筛。这个tour保证每袋泥沙中都含有金沙,如果没有的话,你可以另外领一袋接着筛知道得到为止。这句话果然不假,我们两个人第一袋就筛出了0.2克左右的金沙,市值约13块,很是激动。这金光闪闪的颜色,怪不得会吸引那么多人来阿拉斯加淘金...近距离看金沙...

带着一小撮金子,我们前往下一个目的地。在途中经过阿拉斯加著名的输油管,这个可是阿拉斯加的经济命脉,当美国的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都穷的到处开刀的时候,只有阿拉斯加政府仍然有盈余,每年公路整体翻修,消费税为零,人民活的相当滋润。听当地人说阿拉斯加把油挖出来之后,为了不污染自己的环境,原油直接通过输油管送往加州加工..自己是赤裸裸的坐地收钱..想想加州的财政赤字,真是感慨啊...

近看输油管..有的时候不禁感叹,美国这么点小破历史,这么点东西都很精细的做成景点宣传,而俺博大精深的历史上却没几个认认真真宣传历史科技而不以卖纪念品为生的旅游景点...唉,啥也不说了,点到为止。

此乃输油管的内部结构...

下午的行程是参加在Chena河上的Riverboat discovery tour,这是我们在阿拉斯加为数不多的文化历史游。 河水很浅很缓,整个旅途的亮点是介绍阿拉斯加著名的狗拉雪橇,和爱斯基摩人的生活。本以为这次旅行会比较沉闷,但没想到还是高潮迭起。
刚开船的时候就碰到一个UMichigan的死忠,以OSU的性格,用相机给个特写...

风景秀丽的Chena River

阿拉斯加随处可见的小飞机。因为阿拉斯加很多地方不通公路,只能靠飞机才能到达,所以阿拉斯加是全美国人均飞机拥有量最大的一个州。


这样的一个水边豪宅外加私人小飞机,便是当地的富人典型的住处。这样的一个房子,至少要500万美元。

湖边的一家养狗人家的男主人。冬天在阿拉斯加最火的运动就是狗拉雪橇,在这里养狗的人家也特别多。

拉雪橇的狗不同于一般的宠物狗,身材都非常健硕,并且不喜欢宅,喜欢呆在室外,喜欢奔跑并且不惧严寒




当地的爱斯基摩人示范他们是如何处理三文鱼的。

传统爱斯基摩人的屋顶上都会有一个鹿角

当地的导游向我们介绍各种毛皮。她手里拿的是森林狼的皮,比我想象的大了很多。有意思的是,这个导游说他们爱斯基摩人向来觉得水貂皮又薄又不暖和,搞不懂现代人为什么觉得水貂皮很好很奢华。

导游展示爱斯基摩人传统服装,100%纯正阿拉斯加皮草。

我找到我同类的皮了,一头扑上去:”兄弟,我来晚了一步,就一步啊……“

阿拉斯加2号公路和Copper Center
第二天早上十点多起来,在费尔班克斯的酒店吃了泡面,结束了在费尔班克斯两天的人文之旅,我们要暂别费尔班克斯,沿着阿拉斯加二号公路驱车前往我们下一个目的地:Copper Center。从费尔班克斯到Copper Center大概有接近5个小时的车程,沿路我们并没有安排特别的要游览的景点,但是加州二号公路本身就是一道美妙的风景。
路边的小花以及上面的蜜蜂。把图片放大可以清晰的看到蜜蜂脑袋上和身上沾满的黄色花粉。

在路边猛的看到一个牌子,远看以为是到了什么国家公园,开近了一看原来是美国在阿拉斯加的一个叫做Fort Greely的陆军军事基地。

牌子旁边就是一辆美军坦克。当时本能的拍了两张照就赶紧跑了,不知道是以为紧张还是害怕。后来去网上查发现军事基地的一小部分是向游人开放的,估计我当时就算知道也不敢进去。

那天天很阴,路边依然少不了房车的身影。

沿路再次看见了阿拉斯加输油管的身影,因为阿拉斯加2号公路和输油管基本上是平行的。在旷野中看输油管的感觉比在费尔班克斯市郊看的感觉更粗狂,更有感觉。这长长的输油管道将阿拉斯加的原油源源不断的送往美国西海岸的炼油厂。阿拉斯加州政府十分注重环境的保护,虽然如果把炼油这道工序留在本地,可以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州政府还是抵制住了短期经济利益的诱惑,为阿拉斯加换来的是更长期的旅游业收益。

路边的山川、冰川河流以及河流两岸成片的小野花,占据着我们旅途中大部分的视线。我们走走停停,边走边拍,不知不觉四五个小时过去了,我们离要去的Copper Center的旅馆还有一大截。


夏季是阿拉斯加修路的季节。在路上不时会有路政工作人员因为施工的原因将车辆暂时拦下来。有意思的是,我们这次看到举Stop牌子的大多是女性,可能是因为女性更有亲和力,司机更买账吧。

快到Copper Center的时候,天开始放晴,天上的白云也开始展现出其可爱的一面。

大概下午六点多钟,我们终于到了下榻的酒店:Princess Wilderness Lodge.这个酒店恐怕是我住过最漂亮,最有个性的酒店了。整个酒店修在一座山上,方圆20公里内没有任何其他的人烟,营造了一种真正住在荒野的感觉。

我们两个到酒店的时候,已近饿得不行了。来阿拉斯加这么多天,还没有吃过一顿正经的阿拉斯加大餐,于是我们决定,这顿晚饭来顿正式的,就餐地点就在酒店自带的餐厅里。一来是因为这家餐厅的口碑很好,二来也没得选,如果不选这家,那就要开20多公里的路才能看到第二家餐厅。酒店的风景迷人,从饭店的窗户看出去,眼前就是丹纳利山脉中的Mountain Drum。酒店的旅客可以在酒店的草地上做游戏,累了远眺一下远处的高峰。

那天晚上的前菜是驯鹿肉蘑菇,口感非常好,汁很多有很鲜。

我点了一道烤大比目鱼(Pacific Halibut)。大比目鱼在全世界最著名的产地就是阿拉斯加。鱼是当地的河里捞上来的,非常的新鲜。这道鱼烤得非常的鲜嫩,口感非常好,也比大多数的西餐比起来健康很多。但是吃惯了中餐的我,觉得这西餐也太抠了,给的太少了,就这么一盘,我那天晚上不停的吃送上来的面包才勉强把肚子填饱。

田丰点的是阿拉斯加当地的另一个名产:三文鱼。盘子里右边的那块三文鱼也是当地的渔民捞上来的。左边那个是用麋鹿肉做的香肠,也非常有当地特色。

吃完饭之后,我们本来是计划去附近的Wrangell-St. Elias National Park找一个Trail转转的。Copper Center历史上是一个铜矿小镇,现在铜矿已经都停止运营,以往的老镇也变成了一座鬼城。现在Copper Center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作为要去Wrangell-St. Elias National Park的游人的一个中转站。但是那天吃晚饭之后,国家公园已经关门了。正发愁没地方去的时候,发现宾馆自己就带了一个Trail,从山上走到山下的河边。我们两个腆着刚吃饱的肚子,一路暴走,大概不到一个小时候,到了山下,来到了著名的Cooper River河边。每年大量的阿拉斯加三文鱼就是在Cooper River里产卵,长大的幼仔要游到大海里继续生长。这些三文鱼的入海口就自然成为了近距离观察黑熊的一个绝佳位置,因为黑熊经常会守在入海口周围抓鱼吃。

从这张照片可以依稀看到我们刚才走到的那条河。

Matanuska Glacier攀冰
在Copper Center休整了一夜,第二天起了个大早,吃完泡面,继续赶路。当天我们要去安克雷奇和Copper Center路中间的Matanuska Glacier里去攀冰(Ice Climbing)。这个活动完全是田丰加上的。因为她是攀岩爱好者,所以在计划去阿拉斯加的活动的时候,她自然强烈要求加上攀冰的活动。我虽然从小运动天赋奇缺,又有稍许的恐高,但是舍命陪夫人了,就像当年第一次攀岩一样。
今天走的路是阿拉斯加1号公路,也就是我们前几天走错的那条路。开了没多久,路中间出现了麋鹿一家三口。最右边的那只小麋鹿不愿意回家,麋鹿妈妈数次回来找宝宝,舐犊情深来形容下面的这张照片再合适不过了。

虽然是同一条路,但是当天的天气是阴沉沉的,和第一次开这条路时候的晴空万里看到的景色是完全不一样的。下面的两张图片是在同一个地方,前后两次不同的天气下拍摄的,可以做一个比较。


很快,我们便顺利的到达了冰川。这座冰川前后绵延27英里,现在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现在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缘故,冰川每年都在向后退,在大概二十年前,下面照片中的“黑色”地带还都是冰川。直到现在,那些黑色的泥巴下面藏着的依然是冰,而不是泥土。

田丰手里拿的就是从地里挖出来的一小块冰块。

我们攀冰的向导分别是Alice和Richard。其中Richard是右边的大个子,是澳大利亚人,在新西兰的雪山有多年的攀冰经验。他每年夏天来阿拉斯加当向导,当阿拉斯加进入冬天的时候,他再飞回新西兰当向导,他戏称这已经是他过的连续第四个夏天了。我们那天特别幸运,因为一般来说都是两个向导带4-6个游客,我们那天就我俩,所以基本上是一对一指导了。在走去冰川的路上,可以看见路边冰川融化形成的河水都是浑浊的灰色

这是因为在冰川的周围遍布这这种灰色的石头,石头腐蚀之后,将冰川水染成了灰色。

我们选择的向导公司是MICA,这家的向导非常专业,安全是绝对有保证的,看看Richard随身带的这些装备就知道了。

眼前的景色,随着进入冰川的不断深入,越来越让人惊喜。下图中是夏季冰川融化形成的一个池塘。

冰川里的项目不光有攀冰,也可以徒步。

徒步可以跟着向导,对自己有信心的话,可以一个人进行,比如下面的这位帅哥。

冰川里除了一些高寒微生物外,是没有任何生物的。这只被困在冰里的蜜蜂恐怕是夏天迷路之后误入冰川的吧。

在冰里走了半个多小时后,向导终于找到了一块适合攀冰的冰川。

他俩立刻就忙开了,开始勘察地形,布置登山的安全绳。

攀冰必备的工具:攀冰斧、防水手套

因为冰的表面非常滑,在冰里走以及攀冰,都必须穿上这种特别的“尖嘴獠牙”的鞋套

Richard选的地方非常的坏,冰岩下方就是一个冰川融化形成的深不见底的“冰井”,这样爬起来非常的刺激。废话少说,开爬!

攀冰的基本原理是两只脚用鞋前面的“獠牙”使劲向冰里插,以支撑身体,同时在上面尽量将斧子凿进冰面,让斧子拉住自己的身体。

登顶成功后,下来的时候技术要领就完全不一样了。身体挺直,两脚脚面(和向上攀时候的脚尖不一样)完全贴在表面上,一点一点往下走。手里的斧子也要反拿,以免伤到自己。

轮到田丰爬了。攀冰是很安全的,下图可以看到田丰腰间寄的绳子是和向导连在一起的。

田丰在下面这张图里有些累了,中途休息一下再冲击顶峰,她的这个休息动作很标准。

攀冰是勇敢者的运动,战胜对高度、低温和湿滑的冰面的恐惧。

经历千辛万苦后,最终登顶的那一刻的美妙感觉,用语言无法形容,只有亲自试过才知道的。

攀冰过程中会耗费大量的体力和水分,我们带了不少能量棒,渴了就用杯子接冰川里融化下来的水直接饮用。有不少矿泉水厂家宣传他们的水是“冰山泉水”,我想我喝的应该是世界上最正宗的冰山泉水吧。


那天向导陪着我们从基本的入门开始攀起,随后逐渐增加难度,最后我和田丰在冰川里整整呆了八个小时,各爬了七八次,感觉非常棒。

Talkeetna
攀冰之后的那个晚上,我们驱车前往安克雷奇。当天晚上我们两个运动了一天,都累坏了。晚上找了一家中国人开的饭馆(chinatown restaurant, Anchorage),吃上了来美国三年多来最正宗的一顿中餐,饭店的师傅以前家就住在北理工附近,离人大超近的。世界真是小啊!饭店老板可能也是很少见有中国人来,很是兴奋,和我们聊了很多。
第二天一早,我们又要驱车前往之前因为走错路而错过的Talkeetna坐飞机。这次我们不敢大意,一大早就出发,再三确认了路线,结果到小镇Talkeetna的时候,早到了一个小时。闲着也是闲着,我俩就在小镇里转了转。小镇里主要都是游客,Talkeetna之所以热闹,是因为小镇上有个小机场,凡是要坐飞机去看麦金利峰的游客都要在这儿坐飞机。
小镇里有很多有特色的小店,没走几步,我们就发现了这一个搞笑的演出通告:”How to make love like an Alaskan“,偶就不翻译了。

小镇里随处可见的纪念品商店。女士们都在店里,男人们都无聊得在门外等。模范好男人在哪里?让人情何以堪!

那天因为天气的原因,起飞的时间一再往后拖,终于在逛了两个小时后,终于要轮到我们飞了。小飞机非常的颠簸,而且为了能看到最高峰麦金利峰的全貌,飞机要飞到非常高的高空,偶尔还要故意打转,为了多看高峰几次,所以像我这样小脑平衡系统非常糟糕的人来说,晕机又是不可避免的。

虽然晕机晕得很难受,但是我还是很敬业的拿起相机,拍下了麦金利峰的全貌。下图就是无数登山者梦寐以求想要征服的美洲最高峰:麦金利峰。

山上的温度非常低,风非常大,像下图这样被刮起的积雪随处可见,很难想象登山者是如何克服如此恶劣的天气登顶成功的。

自然界的各种力量(风,冰川移动)鬼斧神工似的在这座山上留下了很多的”刀痕“

山峰之间有着大量的冰川,每到夏天,冰川融化,便形成了下图中的冰川河流。

坐飞机看麦金利峰还有一种更刺激的选择,就是飞机会在山上的冰川上降落(Glacier Landing),很多人都向我极力推荐一定要Glacier Landing,可以想象,一定是很刺激,很不真实的。但是这次我们实在囊中羞涩,无法负担(Glacier Landing每人要350美元),之好下次再来了。
从Talkeetna坐完飞机回来后,我们回到了安克雷奇的市区,回到那家中餐馆吃了晚饭,又去阿拉斯加大学安克雷奇分校转了转,然后就上飞机,由费城转机至哥伦布,这次阿拉斯加之行就结束啦。
后记
从阿拉斯加回来以后,我们最大的感受就是以后一定会再回来的!因为阿拉斯加太大,好玩的地方太多。我们这一次只是走马观花似的把阿拉斯加游人必去的地方走了一遍。这就好比去上海只是参观了一下东方明珠,逛了一下南京路一样,不能算真正的深度游。阿拉斯加还有太多太多的地方值得我们去,如果要写一个单子,可以写很长很长,比如阿拉斯加最北端的巴罗(barrow),西端的Nome,海边小城Homer、Valdez据说比Seward还漂亮。我们也没有时间在水里亲自抓三文鱼,也没有阿拉斯加北极光和坐狗拉雪橇(这两样必须要在冬天才能实现),Wrangle-St Elis国家公园由于时间关系也直接跳过了,其实这是全美国最大的国家公园(没有之一,比瑞士大!)
花费
阿拉斯加的贵是众人皆知的,可能有人关心去趟阿拉斯加要多少钱?我觉得这个是因人而异的。每年夏天是旅游旺季,什么都很贵。比如我们这次住的旅馆,一般都在100块钱上下一晚上,租一辆最简单的卡罗拉一天也要70多,从哥伦布飞去安克雷奇的飞机票一人要665美元。阿拉斯加的油价也贵的可以,普遍要比俄亥俄这边每加仑贵5毛钱以上,遇到山间的小加油站,更是要贵1块钱以上每加仑。我们这次一共开了1800多英里,大概折合3000公里,油钱也非常可观。这一块还算是比较固定的支出。知道了这些支出,再乘上自己想在阿拉斯加呆的天数,就可以有一个大概的固定开支的估计了。
另外游玩项目上,个人差别就太大了,比如我们这次的Tundra Wilderness Tour,一个人是一百多刀,坐飞机一个人200多刀,如果要Glacier Landing一人就要350刀,攀冰是150刀一个人。如果要去最北部的城市巴罗,因为没有陆路的交通,只能坐飞机去,平均一个人去一趟巴罗一日游就要1000刀。大家可以看见这些旅游项目都是非常昂贵的,也是因人而异的,每个人根据自己的需求量身打造即可。在这里要强烈推荐要去阿拉斯加的人买一本Alaska Tour Saver Book,里面有大量的买一送一的优惠券,比如坐飞机买一送一,订旅馆买一晚上送一晚上之类的,优惠券本身虽然要100刀,但是能帮你省下非常多的钱。(我这次去过之后,整本Coupon Book只用了不到十张,还剩下整整一本数百张优惠券可以用。因为今年就要过期,所以有同志确定今年想去阿拉斯加的话,请联系我,我免费送。(已送))
至于露营这一块,我觉得太酷了!我觉得玩阿拉斯加最原汁原味的玩法就是租一辆房车,开到国家公园深处住下,白天徒步;或是开到海边,在海边悠闲的垂钓,捕鱼。我为我这一次去阿拉斯加玩居然还住旅馆的行为感到不齿
。但是田丰和我两个人是没有任何野外的经验的,所以如果有哪位有丰富野外经验的大侠要去阿拉斯加玩,记得带上我们~~下次俺们什么大而出名的旅游景点都不去了,专门搞户外运动!


有很多人是做游轮游览阿拉斯加的,游轮能看到的,仅仅是在海上看看冰川和海洋动物,以及靠岸一些海港城市稍作观光,我想这只适合时间紧张而又想看一下冰川的游客,阿拉斯加90%的美景,是游轮到不了的。另外去阿拉斯加,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带一个好一点的相机,至少要带一个广角的镜头拍雪山全景以及一个望远镜头拍远处的小动物。这次从阿拉斯加回来以后,田丰对我的表扬有两点,一是开车转弯的时候舒服多了,因为阿拉斯加的山路确实不好走,有的上下高低起伏得非常变态,第二条就是说我摄影方面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锻炼,拍出来的照片比之前的烂照片要好看一点点了。

好了,就说到这儿,写得太累了……祝大家以后都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完美的阿拉斯加旅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