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anuary 12, 2012

游遍美国--美国旅游攻略--一个人,一辆车,一单反,一千mile ---------- Utah游记zz

这趟旅程在心中已经懵懵懂懂得有好长一段时间了,可是一直忙,没有时间去实现。

现在放寒假,本来约朋友去Miami过冬的,结果因为各种朋友的各种原因(@谢超,@孙一奇,@孙昱昊),终究还是泡了汤。眼看着寒假所剩的时间越来越短,哥在家里越来越寂寞,找不到朋友干脆哥一个人去旅行。经过断断续续差不多一个星期的准备行程,我终于敲定了这次旅行,订了机票。

虽然我之前有过很多次自驾游的经历,但是这次一个人出来旅行还是第一次。

首先,反正没有一个人旅行过,我觉得趁着年轻,这些事情就要抓紧时间去尝试去感受。其次,旅游这种事千万不能耽搁,以后闲暇时间只会越来越少,与其寂寞地在家对着电脑发呆荒废掉青春,还不如去完成心中的梦想。

这次旅行主要是去Utah州的各大国家公园摄影,包括Zion National Park, Bryce Canyon NP, 和Arches NP。早就在网上看过这些国家公园的照片了,想到自己就能来到那些地方,通过相机来记录大自然的美景,心中就压抑不住一阵阵激动。



旅行路线





Jan. 2, 2012

“Everything is slow here.”

今天旅行正式开始。早早地就来到Austin机场,不大的机场并没有因为元旦节而空闲。

想起前一阵我对船长(@朱周明相)说:“我觉得一个人旅行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反而更好,一个人想去哪里去哪里,想几点出门就几点出门。特别像我要去摄影的,更是起早贪黑,就为了捕捉日出和日落。除非是志趣相投的朋友,否则和别人出行会很麻烦。”

船长的回答让我印象深刻。

他说:“一个人旅行,能让你有更多的时间观察与思考。”

的确,如今我一个人登机口坐着,看着周围的人流熙熙攘攘。对面,一个留着络腮胡的大叔压低着棒球帽,靠在他的行李上浅浅地睡着;左边,一位褐色长发的少女一边啃着指甲一边看着书;右后方,小女孩深深的咳嗽以及她爸爸的阵阵关心。在过去,这些细节往往也许会因为同行朋友的存在而被忽略。

早上11点过,飞机准时地降落在Las Vegas的机场。我的第一站是Zion NP,从Las Vegas过去会比从Salt Lake City过去近,而且机票还会更便宜。

进入Las Vegas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老虎机,估计全美国也只有这个城市连机场都会有老虎机吧。这座座落于沙漠的城市,完完全全是由金钱以及人们的欲望构建而成,多少人抱着一夜暴富的心里来到这座城市,又有多少人失望而归呢?

看着后视镜里的Las Vegas越来越小,我沿着15号公路以80 MPH的速度一路向北,接近Zion NP。比起那些充满铜臭的城市,我更喜欢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大约3小时后我驶入了Zion NP。我觉得没有任何文字能够描述出亲身置于这奇特地貌的感受。公路两旁高低的灌木在赤红色的山坡星星点点,然后山坡突然高耸起几千尺,碧蓝天空映衬下的红色岩石在夕阳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公路就在这峡谷里蜿蜒,这几千尺的岩石仿佛向纤细的公路压倒过来,让人阵阵心惊。

我并没有在这美景中多停留,今天我要落脚的地方是距离Zion NP大约1小时车程的一个叫Kanab的小镇。我准备在那里好好休整一晚,第二天好好游览Zion NP。

当我达到Kanab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89号公路横穿小镇,成为小镇的最主要干道。小镇显得很冷清,89号公路两旁的商店全部关着门,只有柔弱的路灯慵懒地照着公路。我来到我住的motel, 诺大的停车场只有三辆汽车。

”Are there many people here in the town in the season of this year?”我问帮我check-in的店员。

”No,”他回答道:” Everything is slow here.”





Jan. 3, 2012

“我贪婪地享受着这属于我一个人的峡谷”

7点半起床,虽然错过了日出的时间,但是早上有比看日出更重要的事:拿permit。

在Utah和Arizona交界处,有一个叫The Wave的奇特地貌。因为这个地方地质过于奇特,这个地方被归于美国土地管理局(The Bureau of Land Management)下保护。如果说国家公园是美国设置来方便游客参观欣赏大自然的话,the wave就纯粹是为了被保护。土地管理局为了减少游客对the wave的破环,从来不做任何宣传。而且去the wave没有任何修建供游客行走的路,甚至连路标都没有。游客必须在荒郊野外hike超过3 miles(约合4.8公里)才能到达The Wave。然而尽管条件艰苦,如此美景还是被一位德国的摄影师记录下来并发表在网络上,从此来此游览的旅客络绎不绝。为了控制游客数量,管理局出了新招:每天只让20人进入the wave。其中10个名额四个月前就在网上被抢掉,另外10个则分发给walk-in的游客。如果有超过10个walk-in的旅客,则采用lottery的方式抽签决定这10个名额花落谁家。Lottery每天早上9点在土地管理局进行,晚到一分钟都没有资格参加。我曾在网上读过,在旅客最多的几个月份,常常会有超过40名的游客等着抽签进入The Wave。很多来自欧洲飞行了大半个地球就是为了一睹The Wave真容的游客,因为没有得到这permit,只能悻悻回家。

为了在一月四号能去The Wave,今天我也要去传说中的土地管理去申请进入的permit。

不到8点半我就来到了位于Kanab的土地管理局。当说明我是来申请permit之后,我被带进了一间会议室。会议室里整齐摆放了好几排椅子,我脑中立马想起了这间房子充满人的场景。还好今天加上我只有5个人在这里等着拿permit。我心中暗喜,如果到9点之前没有其他人出现的话,我们所有人都能不通过lottery得到permit。我眼巴巴地盯着墙上的钟,半小时从来没有过得这么慢。

差5分到9点的时候,突然门开了,一下子进来了3队人,房间里的人数顿时达到了17个。看来lottery在所难免了。。。工作人员把每队人编了个号,然后把带有数字的小球放进一个小笼子里。随着她摇这个笼子,每次会有一个小球掉出来,然后对应队的人就可以拿到permit。这个程序重复直到10个名额被用完为止。我们这个屋子里最多的一个队有7个人,如果他们被抽到,那么剩下的我被抽到几率会很小很小了。第一个被抽到的是3个人的队,还剩7个名额;然后是2个人,还剩5个;然后是2个人,还剩3个。

负责摇号的工作人员是一位上了年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这时她笑眯眯地说到:”Why everybody is so quiet? You should be very excited and jumping around.”她指得是那些被抽中的游客。而我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眼看这名额越来越少,而我的号始终没有被叫到,我心里不免开始着急。然后又是2个人,还剩1个名额。这时我已基本放弃了希望,已经做好了明天再来的打算。最后一个小球从笼子里掉出来,工作人员拿起小球,说到:“The last group is Group #1.”是我!是我的号码!我的心一阵狂跳,我居然得到了这最后一个名额!我明天可以去 The Wave了!

从土地管理局,握方向盘的手还是有些微微颤抖。车外阳光明媚,我觉得我的心情比这阳光还要灿烂。我得到了permit,看来前段时间积攒人品的事确实没有白做啊。我沿着在山里蜿蜒的公路,朝着今天要去的目的地Zion NP飞速行驶。

Zion NP有太多景点值得去看,比如Angels Landing,比如The Subway。我今天要去的是另一个著名的景点:The Narrows。

如果说Grand Canyon NP是站在高处俯视峡谷的话,那么The Narrows则是身处峡谷的最底处,涉水徒步游览峡谷。早就在网上做好了research,夏天的时候,人们可以沿着Virgin River逆流而上。然而冬天的时候,要完成超过70%的时间都会在接近0度的水里行走的徒步旅行,像 dry suit这样的装备是必不可少的。我直奔早在网上查好的出租dry suit的公司,在看完一部关于在The Narrows徒步的安全须知的短片后,我拿到了这套dry suit。

付钱的时候我问店员:”How many people have come to your store today?”

“You are the first one”店员回答道。

我是第一个并不是因为我来得早。事实上,当我到达租衣服的店的时候,都快中午12点了。The Narrows的round trip 一般在4到6个小时之间,而因为是在峡谷里,一般建议游客下午4点之前就要开始往外走了,所以在我以后一般不会再有人来租衣服了。我是第一个来租衣服的原因是现在是冬季,属于淡季,大部分普通游客都嫌麻烦不愿意去The Narrows。而哥可不是普通的游客,哥是为了美景想尽一切办法都要去的。既然都有出租衣服的公司,那就更要好好利用这个机会。

沿着Zion Canyon Scenic Drive开到最末端,然后顺着铺好的小路徒步1 mile来到trail的尽头,这里就是The Narrows Hiking 的起点。当我拿着有我肩膀这么高的walking-stick在小路上走的时候,一个被老爸抱在怀里的小男孩惊异地指着我:” Dad! Is he going fishing?” 来到trail的尽头,我放下背包,开始换上租来的dry suit。为了这次的hiking我早就做好了准备:背包里装着2升的水,一些饼干和巧克力,还有防水手电筒和指南针。当然相机和三脚架自然是不可以遗漏的东西。差不多一人高的walking stick,鲜红的防水背包,像滑雪服的dry suit,还有相机包和三脚架,这样的行头自然引来了不少人的注意。

一位男子问我:”Are you going there(指The Narrows)?”

”Yep!”我回答道。

”He came prepared.”另一个女的说到。”What’s down there?”她指着我即将进去的路问道。

”Miles of canyons. The river flows in the center. At some places the river gets very narrow, and over 2000 feet tall canyons just point right up to the sky. I am planning to spend 4 hours for the round trip and take pictures.”我兴奋地回答道。

在一群人的注视当中,我一个人摇摇晃晃地涉水进入了The Narrows。

今天水温38F(约合3摄氏度),水流83 CPH。虽然在租衣服公司看到的今天的水流只属于moderate,但是在很多地方明显能感受到水流的力量。之前在网上看的时候还纳闷为什么walking-stick是和dry suit一样被标注为essential,只有真正进入河水中才明白其中的道理。很多地方水流过于湍急,以至于我完全依靠着walking-stick作为支撑才能勉强站稳。大部分的时间我是在膝盖深的水里面行走,虽然水温只有3摄氏度,但是租来的特殊的鞋和袜子还是让我的脚很暖和。

然而疲劳就在所难免了。

在水里行走和在岸上行走完全是两个概念。每迈一步都要克服水对你腿的冲力以及水的阻力,所以每一步都很费力。在水里走不仅要避开大石头已及石头上长满的青苔,更要避开颜色呈绿色的深水区,所以每一步更是要格外小心。我尽量选择比较浅的地方,但是最深的时候我还是不得不在腰深的水里行走。水一深自然压强就会增大,很明显的我能感觉到裤子被挤压紧紧贴在我的腿上。

虽然行走起来很艰辛,但是一路风景很是美丽。更主要的是,长达几公里的峡谷里只有我一个人,我贪婪地享受着这属于我一个人的峡谷,随意地拍照。耳边只有哗哗的流水声。偶尔几声鸟叫,还有些渗人。



一个人的峡谷



The narrows, Zion National Park



一个人的峡谷,我无处不在

因为我一直架三脚架拍照的缘故,很快就到了我该往回走的时间了。为了在太阳下山之前走出峡谷,在吃掉了4块Oreo cake喝掉了快1升水之后,我依依不舍地选择了掉头。

在往停车场走的路上,湿漉漉的dry suit,每踩一脚就会冒水的鞋子,我这一身打扮更是吸引了更多人的注意力。在他们眼里,我觉得我就像刚从大峡谷里走出来的野人,回头率百分之一百,有木有!!!

回到租衣服的公司,店员问我:”Are there any other people in the Narrows?”

”No, it’s all by myself.”

然后饥肠辘辘的我开车来到了店员推荐的在Springdale拥有the best burgers的餐厅。不知道是他们店真的拥有the best burgers in the town还是我饿了的原因,反正这个晚餐我很满足。



The best burgers in town, Zion National Park

天全黑了,应该要开1个小时的山路我不到45分钟便回到了Kanab。很快地我就上床睡觉了。

如果说能一边想着梦寐以求的事第二天即将发生一边慢慢睡着是一种享受的话,我想我今天晚上是做到了。







Jan. 4, 2012

“眼前的景色让人惊叹,之前的一切辛苦在如此惊艳的景色前完全微不足道。”

今天唯一的计划就是去我已经向往已久的the Wave。

要达到这个梦幻般的地方,首先要沿着89号公路从Kanab向东开38 miles,然后转弯进入House Rock Valley Road。这条路是条土路,土地管理局的工作人员一再强调,下雨天会使路况变差,禁止车辆进入,即便是晴天,也推荐驾驶四轮驱动的越野车进入。

我租的车是最便宜的雪弗兰经济型车,高速路上稍微有点坡明显会觉得车没有动力。所以,我已经做好了车被陷在半路的最坏的打算了。

当我真正来到这条土路的时候,发现情况其实完全没那么糟,想当年我在四川西部高原上开车的路况比这个糟多了,哥还不是一样的开。在这条路上,我运用原来学到的对付路况差的方法:尽量避开路上的尖锐石头,遇到坑或者沟一定要减速慢慢通过。我自信满满地开着车,车后扬起阵阵尘土。



House Rock Valley Road这条土路

开完这8 miles的土路,就要把车停在临时停车场,然后徒步3 miles。

一般情况下徒步3 miles不是任何问题,但是今天的情况不同。这次的徒步完全在没有任何路标的情况下进行,唯一的信息就是土地管理局发的地图。这地图就像海盗的藏宝图一样,里面都只有插图和简短的说明,然后目的地则是无限的宝藏。

对我而言,the wave就是那无限的宝藏。

拿着地图一深一浅地摸索前进,视野所及地方没有任何人烟。有些地方能顺着大家留下的脚印走,有些地方则完全是对照着地图凭感觉前行。好几次我都不得不停下来,认真对照周围的地标与地图上的图片。



一个人的hiking

如果说在坚硬的岩石上走只是让脚跟脚掌阵阵作疼的话,那么在沙地里走则是让整条腿上的肌肉受折磨。每一脚下去都感觉自己在往下陷,然后背上沉重的登山包更是不停地把我往下拖。

也许是对目的地没有任何着落感,也许是我心太急,我觉得这3 miles我走了很久很久。终于,在手脚并用地爬上一个小山丘后,我进入了the wave的opening。

眼前的景色让人惊叹,之前的一切辛苦在如此惊艳的景色前完全微不足道。

经过上亿年的地壳运动,赤红色的砂岩上留下了均匀的纹路,就像海边冲浪者冲浪板下的波涛一样,the wave也因此得名。如果说这些石头条纹和Antelope Canyon的很相近得话,那么Antelope Canyon是在石头缝里,而the wave则是在一座小山头上,像一只开屏的孔雀,毫无保留地向前来的旅行者炫耀着美丽。我觉得任何文字在此都显得苍白,还是直接让图片自己说话。



The wave最经典的拍摄角度



人融于景



石头漩涡

从上午11点一直到下午3点过,我疯狂地按着相机的快门,不想错过任何构图的机会。单单在这一个地方,我就照了超过250张照片。

一切都是值得的。





Jan. 5, 2012

“那一刹那,在夕阳下,她美得让人窒息。”

对于摄影来说,最黄金的时间就是一天的日出与日落。在这两段时间里,因为太阳的角度很低,光线很柔和,会使拍摄物体的颜色变得特别得饱和。

今天,我打算在Bryce Canyon NP照日出,然后开车前往将近300 miles(约合480公里)以外的Arches NP拍摄日落。

网上查到的日出是7点半左右,从Kanab开到Bryce Canyon NP要1个半小时的时间,加上收拾行李以及步行的时间,我早上5点半就出门了。

漆黑的山路上没有任何车辆。偶尔路过的小镇上也只有路灯幽幽地照射着,很快我就又被黑暗吞噬。

照着GPS的指示很顺利来到了国家公园的大门,然而进入公园后GPS就失去了功能。我要去的地方叫做Bryce Point;这里的角度最适合在日出时拍摄。我只有在黑暗中摸索前进,看到有路牌的地方停下来,用车灯照亮来研究方向。

终于来到了Bryce Point的停车场。我看了看时间,6点40分,比我预期的早到了半小时。停车场漆黑一片,没有一辆车。

估计也不会有哪个疯子比我更早到这里吧,我心里想着。

靠着手电筒的光,我小心翼翼地走在trail上。我感觉Trail修在悬崖边上,然而旁边只是黑色的一片,我不知道下面有什么壮丽的景色等着我。我在trail的尽头停了下来,架好了三脚架,静静守候着日出。

10多分钟后,后面的trail上传来了脚步声。是一对年轻的夫妇,他们见到我笑了笑,点点头示意。我想我是打搅了两人单独看日出的浪漫了。过了一会,又有一个人来到这里。他拿着三脚架,背着相机包,一看就是和我一样,专门来照日出的。他来了也好,这样我这盏灯泡的功率将会被分摊一半。

天边慢慢发白变亮,悬崖下的峡谷也慢慢被点亮。一根根的石柱像排列整装待发的军队,整齐地排列在这峡谷里。红色的岩石,墨绿色的松树,以及一块块白色的残雪。在这美景前,没有一个人说话,只听得见大家因激动而稍微有点加快的呼吸声以及此起彼伏的相机快门声。



Sunrise at Bryce Point, Bryce Canyon National Park

太阳完全升起来了,对于摄影来说,光线已经变得有点太强了。我放慢了摄影的节奏,开始和周围的人聊起天来。那对夫妇是从英国来,专门到美国参观各大国家公园。那个稍后来的男子叫Kevin,说起话来有些南方口音。他是从Phoenix, Az开车8小时来到Utah摄影的,今晚他就要回到Phoenix去赶第二天的工作。

“Are you a professional photographer?”我看着Kevin半开的装着各种滤镜的背包,问道。

“Well, I’m trying to be one, but I do not make a living on photography.”Kevin笑着回答道。

的确,当任何爱好只是爱好的时候,我们都会很享受。可是,一旦将这个爱好转变成职业,将自己的生计完全依靠在这个之上的话,你也将会完全失去这个爱好。

Bryce Canyon NP还有很多像Bryce Point这样的观景点,让游客站在悬崖边上从各个角度欣赏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此外,游客还可以沿着小道走到这些石头当中去,从另一个角度欣赏。

虽然现在才9点过,但我并不打算在此久留。胡乱地吃了些饼干作为早餐,我又上路了。

我要开5个多小时的车去Arches NP赶日落。加上午饭以及路上休息的时间,希望我能在下午4点半之前达到Arches NP,这样才有足够的时间拍摄下午5点20分的日落。

5个半小时的车程很是漫长。也许是早上起得太早的原因,也许是高速路太平太直车太少,我好几次开车开到恍惚。幸好每次我都能及时找到休息区,小憩片刻然后继续赶路。

接近下午4点,我来到了Arches NP。这时的太阳已经比较低了,金黄色的阳光斜斜地射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我觉得随处一个地方都是景,都可以停下来摄影。然而我克制住了。我现在的目的只有一个,去Delicate Arch照日落。Delicate Arch是整个Arches NP最经典之处,也是美国国家公园的象征。无数杂志明信片都有这座拱门的身影。

在停车场停好车,我看看时间,已经快4点半了。我抓起相机包和三脚架就往前跑,连建议携带的1升水都懒得拿。

从停车场到Delicate Arch的trail有3 miles(约合4.8公里)之长。小路沿着山脊上曲折蜿蜒。我的双腿在前两天的徒步之后已经疲惫不堪,脚底与鞋底之间磨得生疼。我以我最快的速度前行,同时一直回头看身后即将落在山下的太阳。

早就在网上读过,Delicate Arch Trail设计得比较曲折,故意把Delicate Arch隐藏起来,不到最后一刻游客是见不到她的真容。每次我都期盼在下一个转角处我就能见到Delicate Arch,然而一次又一次都让我失望。

终于,在转过一道石头墙之后,她出现了。那一刹那,在夕阳下,她美得让人窒息。她是那么宏伟那么巨大,然而她又是那么的纤细精致。如果这些拱门有性别的话,这个拱门一定是个“她”。她就像一位身材姣好的女子,搔首弄姿,像旅客展示着她的美。难怪美国人用delicate这个单词来形容她。我知道我这一刻又词穷了。身边的一位加拿大人不停地说:”It is just magnificent!”他一遍一遍地重复,我知道,他和我一样,都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述。

并没有那么多时间容我赞叹,我需要马上找到一个角度最好的表达她的美。我环顾四周,有一个人引起了我的注意。他30来岁的样子。和众多兴奋不已的游客不同,他安静的蜷缩在一块石头边上。他戴着一顶红色的棒球帽,透过茶色的墨镜,我观察到他一直平静的注视着Delicate Arch。他身边架在三脚架上的相机暴露了他的身份。

“Can I join you?”我轻声问道。

“Sure!”他看着我手上的三脚架,笑着说道。”I have been here before, and I have seen tons of pictures online. This is the best spot.”

我也蹲下来。没错,这里确实是拍摄Delicate Arch的最佳角度。

太阳的角度越来越低。拱门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着橘红色的光。快门疯狂地开启闭合,横幅竖幅,我不想错过任何构图的机会。



Sunset at Delicate Arch, Arches National Park



Sunset at Delicate Arch, Arches National Park

太阳已经下山了,然而我并没有停下来。很多人在日落过后便打包收拾回家,可是,日落之后的半小时内仍然是很好的摄影时间。虽然太阳在山的后面,但是它残留的光能够很均匀地映在天上,往往这种弱光能让照片有一层紫红的颜色。

今天我没有那么好的运气。天边的云遮住了最后一丝阳光。一直等到天完全黑下来后,我才收拾行李,准备下山。

之前准备的手电筒发挥了作用。顺着电筒光,我不紧不慢地向山下走去。前方,游客背包的反光板在我手电筒的光照下若隐若现;身后,另一个手电筒的亮点忽暗忽明。

我身体无比疲惫,然而心里却兴奋不已。





Jan. 6, 2012

“我这次很幸运,但是我不想再让这种事情重复发生。”

早上6点,我又起床了。一碗热乎乎的Ramón noodles下肚,我又上路了。比起前几天的饼干加矿泉水,这种热的早餐真让人舒服。




今天早上我要重新回到Arches NP去拍摄Turret Arch的日出。住的Moab小镇离Arches NP只有5 miles的距离,所以我走得有点晚。快到公园了,我发现我出发晚了。东边的天已经发白了。我下意识地脚下油门一紧,在没有人的公园入口处,我只是短暂的减速了一下,便加速通过了。

我一边看着东边的天空,一边在蜿蜒的山路上飞驰。突然后视镜里警灯大亮,我心里一沉,急忙靠边停车。

警车也在我车后停了下来。一位警官慢慢地朝我走来,弯下腰,示意我把窗户降下来。

“At the park entrance, the speed limit is 15 (MPH). You were driving 40 (MPH). Is there any reason why you were so rushing? Are you the same group with them?”他指了指前方盘山路上行驶的车辆。他以为我想去追前面的车。

“No.”我说道,”I’m sorry. I just did not pay attention.”我并没有告诉他我超速真正的原因。

警官拿了我的驾照回到警车上。我不安地坐在我的车上,一脸沮丧。一方面不知道这么多的超速会罚多少钱,另一方面我将错过在Turret Arch的日出。

三五分钟后,警官拿着我的驾照回到我的车边。

“This is just a warning. I will let you go this time. But there are wild animals. Besides, you don’t want to get your rental car damaged.” 警官一边把驾照递给我一边说道。

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连忙感谢。

在警车的跟随下,我再也不敢着急,按着限速老老实实地开着。后来我才看清楚,把我pull over的不是警察,而是park ranger。如果被警察抓住的话,如此多的超速估计我要去法庭见法官了。

拍摄Turret Arch最经典的构图是透过South Window将Turret Arch放在South Window的空白处,然后金色的日出洒在岩壁上。

我到达那里的时候正好遇到一个领队的带着一小队人再那里摄影。在狭小的石头上,我和他们并排站着,构图,等待阳光的出现。那个领队很是老练,他对这里很熟,甚至连几月份阳光产生的阴影到达岩石的什么地方他都一清二楚。

太阳慢慢升起来了,阳光终于射到岩石上了。几台单反对着这美景,一阵扫射。



Sunrise at Turret Arch, Arches National Park

照完Turret Arch,我又往公园深入开去。离回Las Vegas的时间还早,我不想错过公园里其他美景。

在一处叫Fiery Furnace的地方我停下来了。我披上外套,把车钥匙往衣服兜里一插,弯腰拿起相机和三脚架,锁了车,跑去摄影去了。

当我回到车边,伸手找钥匙的时候,心里一惊。钥匙不见了!透过车窗,我看见钥匙静静地躺在驾驶座上。一定在弯腰的时候,钥匙从衣服口袋里滑出来了。刚才还在小文艺小清新忙着摄影的我,现在顿时变成了2B青年。

我急忙检查所有的车门。车锁很坚固。

我环顾四周,在这公园的深处,除了我没有其他人。我定了定神,检查身上有什么东西。我兴奋地发现我把手机带在身上的。通常情况下,在野外由于没有信号,我都把手机留在车上,现在居然鬼使神差地装在裤包里。我又看了看手机,居然有信号。很好,至少我不用到何年何月等到其他游客出现借用他们的手机或者让他们带我出去寻求帮助了。这时我又发现了另一个问题,公园地图在车里,上面所有关于公园工作人员的信息电话号码都在上面。难道我只能打911,然后让警察过来帮我开锁吗?我又看了看四周,发现在trail的入口处有很多介绍这个景点的牌子。

也许我能在这些牌子上找到公园工作人员的信息。我心里想着。

在这些牌子上,我找到了更多的信息:三家开锁公司的电话。看来我不是第一个做这么愚蠢事情的人了。

第一个电话号码打过去。”Please check the number you dialed.”电话里传来自动留言的声音。

第二个电话号码打过去。通了。我告诉他们我所在的位置,电话那头告诉我至少45分钟才过来。

电话打通了,心里踏实很多了。既然时间还早,我又着回到trail里,照了不少照片。

40分钟后,一辆白色皮卡车开了过来。车里颤颤悠悠地下来一位老人,鼻子上戴着呼吸管子。

“Did you lock your key in the car?”他问道。

我点点头。

老人把车里的工具拿出来,在引擎盖上铺开,里面各种长度各种粗细的开锁工具应有尽有。

他看了看我车的制造公司,熟练地选出一样工具。不到三分钟,车门就被打开了。

“Kid, you don’t want to do this many times.”老人对我说道,声音沙哑,带着浓厚的口音。

这次经历之后,每次我关车门前,都double check甚至triple check,钥匙是不是带在身上。的确,我这次很幸运,但是我不想再让这种事情重复发生。

2点过吃完午饭,我开始启程返回Las Vegas。从Arches NP到Las Vegas有7个小时的车程。我在晚上10点半前回到了Las Vegas,还车,然后在候机厅等待凌晨1点50分的飞机。

这次旅行前前后后一共开车1351 miles(约合2162公里),照了16个G超过600张照片。



写在后面的话

总的来说这次一个人的旅行十分顺利。除了我自己出门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之外,朋友的关心以及帮忙也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要感谢孙牛(@孙昱昊)。这次我一个人出门我爸妈很是担心。我没有打算带电脑,然后我的手机又不能打国际长途,于是每天我就给孙牛打电话汇报行程,然后让他在QQ上给我爸妈转达我的平安。

其次我要感谢陆博(@陆博),感谢他把他新入手的无敌兔借给我,让我有机会把所见的美景永远记录下来。

然后我要感谢超哥(@谢超),感谢他来机场接我,感谢他借我播放音乐的transmitter,让我在没有广播的时候有音乐陪伴着我开车。

我还要感谢瑞瑞(@李瑞),感谢他借给我GPS,让我省去了很大一笔开销。

最后,我还要感谢那些对于这次行程关心我的朋友们,谢谢你们的惦记。





后记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我们狗血的青春就如同这次旅行一样,充满了美景,充满了惊喜,同时也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

这一路上,我们会遇到很多人,有的人在一段时间里与你为伴,共同旅行;有些人的出现是为了帮助深陷泥潭的你;有些人的出现是为了在你匆忙慌乱时给你敲响警钟。但是无论如何,最后这条路只有靠你自己一人完成。

当然,旅行中的酸甜苦辣也只有你自己最清楚。



记于2012年1月8日,星期日。

移民加拿大还是美国不得不做的比较










2003年来加拿大一周年时,在网上曾经发过一个帖子,名叫“美国和加拿大,一个不愿做而不得不做的比较”,当 时不幸曾引起美加两边华人网上的骂战,现在来加拿大转眼七年了,辗转迁移过蒙特利尔、多伦多、温莎和温哥华,如果原来的比较是走马观花的话,我觉得七年后 有一定的资格做更深入的比较,于是在众多受苦受难的朋友的鼓动下推出此篇的2.00版,欢迎加拿大华人拍砖、骂娘、CAO、KAO、TMD、SB,我只是觉得我说的是真话,真话虽然往往令人很难受很不舒服,但毕竟是真话。

从 美国来到加拿大,当时第一个最大的感觉就是,在美国街上的行人好象都在笑,在加拿大街上的行人好象都是愁眉苦脸的,可能是冬天长的原因,加拿大的冬天接近 半年,每天天气阴沉,愁眉苦脸算什么,没有得抑郁症就不错了。要知道温哥华的冬天每天下雨,据说得抑郁症的比例是全世界最高的。呵呵,现在在大的金融风暴 下的经济衰退,在美国逛,看到街上还是依然很多人在笑,当然也增加了不少愁眉苦脸的人,很多美国人房子都没有了,要别人怎么笑得起来。但是美国人显然还是 很自信的,巴菲特在电视上演讲,说我们的工厂还在、玉米还在,美国人的才智和自信心还在。盖茨也说,全世界最大的机会仍然在美国,我相信这两位猛人的话, 因为我看见美国人还在笑,蒙娜丽莎一样的笑,是发自内心对未来充满憧憬的笑,因为自信依然写在他们的脸上。相反到加拿大朋友住的一条街,几年前这条街上有 二十多户中国家庭,经济危机下走得只剩下八户了,这八户有五户留下的是妇女和孩子,男人不是在美国工作就是海归了,真是妻离子散,天各一方,用愁眉苦脸来 形容是在此篇1.00版,2.00版只能用一个“惨”字形容了得。在目前金融危机下,加拿大的华人高科技民工有很多到美国去打工,同时又有许多华人高科技 民工在美国被下岗回加拿大。说加拿大高科技民工不是贬意,加拿大人到美国打工,其实跟中国农村的人进城打工一样,一般都是把老婆孩子留在加拿大这个大农 村,男的持TN签证在美国找个活,这TN就是加拿大的民工在美国的一个暂居证,而且这个暂居证和工作是捆绑的,所以房子是不敢在美国买的,因为如果下岗 了,TN这个暂居证就废了,房子就得抛荒了,必须马上回加拿大,否则是非法居留,抓住了就再也别想拿到美国的暂居证了。呵呵,一个国家国民的地位和尊严是 靠国家的经济实力决定的。所以加拿大高科技民工拿美国暂居证的痛苦和中国农民进城拿暂居证的痛苦是一样的,甚至更痛苦,因为还要面试,还不能在美国犯任何 错,中国的农民工好在这个城市拿不到暂居证就到另外一个城市去拿,在美国却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店,牛吧!谁说美国没有暂居证?美国的暂居证是对外来民工 的,不是对美国公民的,所以天下没有什么平等,平等意味着你除非出生在美国这样的国家。所以加拿大高科技民工一般一年就回乡一两次,不光是盘缠的问题,主 要是老板和天下的乌鸦一样黑,能给你多少假呢?所以民工家属每年都到美国进城,看看在美国打工的老公,去去迪斯尼,就像中国乡下民工带着老婆孩子到北京看 看天安门,再照个相,又回乡下去了。我说的不光是咱们华人这样,加拿大土生的白人也一样。

第二个感觉加拿大的车是不让人的,这个问题似乎比以前还严重。不过这个问题与其他的问题比较则是根本不值得一提。还没有来加拿大的朋友,千万别想当然的以为加拿大离美国这么近,受美国文化的影响,应该很多地方一样和类似。到了加拿大后就会知道这种想法用老江的话来说就是TOO SIMPLE TOO NAIVE。从美国来加拿大的,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因为从高处往地处是很难适应的,差别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新 移民到了加拿大后就会知道在加拿大拿驾驶执照是非常非常难的,而在美国则是如探囊取物,所以从美国移民来的朋友一定要考了美国驾照再过来。难还容易理解, 虽然实质原因是因为承包给私人公司造成的,毕竟名义上还是为了你们的安全呀,所以路考一般考3-5次才通过很正常,考7-8次、12次也不是什么新闻,据 说有人考29次才通过,考试中心买蛋糕给考生庆祝。难理解的是你现在还得等,等什么?呵呵,安省考官罢工,而且一罢就快四个月了。着急,没有用,理由很简 单,这是个民主国家呀,毕竟有30万人陪着你等呀,即使罢工恢复,正常排队也得等半年。说起这里的罢工,呵呵,谁都可以罢,垃圾工人罢,大学老师罢,火车 司机罢,考官罢,马上社区大学也跟着罢,走马灯似的,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等吧,等到地老天荒也得等,看你还有没有脾气。再接着说考驾照,在加拿大 连考笔试的交通手册都收费,而且很贵,总之并没有几个人去买,倒是有许多人在网上卖复印件。而在美国则是免费索取的。这还不重要,无非几十块钱的问题,主 要的是笔试通过后要等一年才能路考,而且在加拿大大多数省份要考两次路考才能拿到正式的驾照。不知这种法律是如何通过的,却坑了许多新移民。新移民来到加 拿大后,第一面临的是生存问题,那就是要找工作。在加拿大没有车就象没有腿,简直就寸步难行,没有车你叫别人怎么找工作?找到如何去?但是不会有人理解和 同情你的,因为这是你的事情,你就等吧,等到一年以后。并不是说一年以后你就能拿到了,你只是刚刚有资格考路考,等拿到正式的驾照还不知要等多久,因为别 忘了,要考两次才能拿到正式的,也就是说拿到正式的起码要等两年。在美国,你一个星期就能拿到驾照。因为美国是个汽车文化的国家,更重要的让你尽快融入美 国社会,融入美国社会最快的办法就是融入到高速公路的车流里去,既刺激经济,人们心里也觉得爽。

再来看物价。现在美元和加元基本上一比一,美国的物价比加拿大要便宜很多,美国的很多超市$1.79可以买两盒鸡蛋(24个),$1.79在加拿大连一盒都买不到(打折时也许可以碰到)。总之,物价方面在加拿大只有一样比美国便宜,就是看脱衣舞的价格,而且加拿大都脱光,美国还不能脱光,性能价格比上加拿大要便宜得多。服 装鞋袜更不用讲了,同一个牌子,在美国买即使折算成人民币也比在中国还要便宜。新车的价格以2009款丰田佳美做比较,同配置在加拿大售价$31000, 在美国为$19000。所以每次从美国进加拿大海关,海关一定问你带了多少钱的东西,加拿大海关关心的是税,进美国海关,美国方面关心的是 SECURITY。

加拿大的石油储藏量位居世界第二,产油80%出口到美国,但油价却比美国贵得多,贵多少呢?只要记住如果加拿大的汽油价如果是1加元/升,那么美国的油价则在60-65美分/升,也就是说油价相差30%-40%。

房 价则很难比较,美国每个州的差别太大,有贵有便宜,而加拿大的大城市如多伦多和温哥华的稍微像样点的房价一般都在50-60万了,温哥华60万甚至买不到 象样的房,都是在云中漫步了,要透支两代人才买的起了。而佛罗里达奥兰多绝对不比温哥华差,20万可以买到很好的带游泳池的房。在加拿大购房要比在美国购 房难很多,难在哪儿?难在贷款。在美国购房申请贷款有很多渠道,有银行和许许多多的贷款公司,而在加拿大只有银行一条途径。在美国是贷款公司的贷款求着你 追着你贷,在加拿大是你求着银行追着银行。在加拿大,新移民首付要交房款的35%,银行才会贷给你,而且还不是所有的银行,只有极少数的银行有对新移民购 房贷款的业务,很多银行即使新移民交首付50%都不贷,一定要有工作。首期付款40-50%在美国,这种客户贷款公司要抢死了。几年前美国更夸张地是搞出 了零首期,贷款太容易了,所以次贷危机的泡沫一下把美国和全世界都搞垮了。今年美国政府为了刺激房市,政府送给买房的$8000,这在加拿大不敢想。

社 会管理方面,加拿大更是望尘莫及了,而且美国效率高很多。以游泳池管理为例,美国社区的游泳池一年收$15元(有些地方可能多点,有些地方干脆免费)管理 得非常好。下池前要冲澡,要戴泳帽,每人都有单独的泳道,如果泳道满了,经泳道里游泳的人同意,一般都会获得许可,可以共用一条泳道,否则只能等别人游 完。而在加拿大和中国一样,象下饺子一样,既不用冲澡,也不用戴泳帽,都可以下池游,整个池子根本游不开,大家都在里面洗头洗澡。

中小学教育方面,美国和加拿大同年级比,美国难一些,如加拿大学生转到美国同一年纪普遍赶不上,当然如果你是牛人猛人另当别论。
税收在加拿大是最可怕的,在美国购物只加上5%-8%的消费税,有的州没有消费税。在加拿大是13%。个人收入税方面,总之,在加拿大如果年收入8万以上,可能拿到手就4万,差不多一半交税。算了,不提也罢,提多了怕流鼻血,因为交的税都去养懒汉和难民去了。

在 加拿大,色情和赌博是公开合法的,赌场甚至是政府开的。在美国却要保守得多,大部分州是禁赌的,可以开赌的州,赌场一般建在离市区很远的印第安人保护区, 而加拿大的赌场和色情服务都在大城市的市区。而且象吸食大麻这样的毒品在加拿大是合法化,同性恋结婚也是合法化了。加拿大的总理声称这是加拿大走向文明的 标志,其实这个社会在很多方面在走向堕落。

美国是一个鼓励人民勤劳致富个人奋斗的社会,加拿大则是一个鼓励人民懒惰好逸恶劳的社会。在美国,我看到美国人干起活来是很玩命的;在加拿大,你干得多,被政府盘剥得越多,最后你到手的是SHIT。而懒汉们靠拿政府的救济却可以过得有滋有味,你不服不行。

如 果你在中国、美国和加拿大都炒股票的话,你就知道在加拿大炒股票是多么地痛苦和无奈,为什么痛苦呢?落后,实在是太落后了。在美国开个股票帐户大概十分种 就弄好了,剩下来就是钱到帐的问题,每笔手续费大概是$3-$7。我在加拿大开个股票帐户总共花了三个星期,而且去催了四次,另一个朋友有共同的经历,看 来不是个别案例,是普遍的。银行有投诉电话传真,呵呵,都是聋子的耳朵,还是加拿大最大的银行皇家银行,传真了三次投诉信,石沉大海,打电话投诉,银行的 证券部门都被阿叉把持了,阿叉接到投诉电话忽悠你说,好了,既然花了三个星期开帐户,那就半年不收你的交易手续费吧,你听了一定乐得屁颠屁颠的,毕竟每笔 手续费$28.95刀呀,不是美国的$3刀呀,可是等你交易时发现还是收了$28.95刀,你一定不服,明明许诺半年不受手续费,怎么还是收呢?打电话 问,银行马上耍赖,说什么时候答应你说半年不收手续费呀,谁说的,什么时候说的?我KAO,难道我要把阿叉的名字记下,还要录音不成?你一定争辩说,你们 电话不是录音吗?他会说NO,就把你打发了,朋友,这就是加拿大最大的银行。如果你觉得开股票帐户痛苦,呵呵,还只是痛苦一次,是短痛,更痛苦的是,银行 股票帐户的股市行情不是适时的,通常要滞后30分钟,我KAO,你下单买卖都是30分钟之前的价,朋友这才是长痛啊,这不是炒股,是抓瞎。所以俺们只好不 跟加拿大玩了,炒美国的股,美国股在GOOGLE上有适时行情,免费!朋友,你不要不相信,这还不是在加拿大炒股最痛苦的,最痛苦的是加拿大股票帐户上没 有股票的详细记录信息,没有记录什么时候买入的,买入价是什么,盈利是多少等等,KAO,你要么自己拿张纸记录下来,要么把对帐单收好,卖的时候你好用手 算算是赚是赔,惨吧!而美国和中国的股票帐户里面的信息记录的清清楚楚,股市信息适时不收费,这才是一个现代商业社会呀,所以加拿大在这方面和美国和中国 比,只是个三流国家,甚至三流都不是,根本不入流。
在加拿大,官僚主义是非常严重的,最后你会被官僚主义消磨得没有脾气。略举几例,刚刚登陆入 境,移民官不好好检查照片,一个月多月后移民局来通知,办枫叶卡照片不合格,要重照,而且重照的时间安排在三个月以后。原本打算登陆办好枫叶卡就回国,正 常情况如果照片合格,在登陆后四个星期就寄来。如果等到三个月后重照,再等枫叶卡最快也要四个月。打电话到移民局要求提前照,没有人理,写信到移民局也石 沉大海,最后只能等到三个月后重照,等拿到枫叶卡后是五个月后的事情了,原来的安排只能全部打乱。办医疗卡也是出错,按规定登陆三个月后就可申请医疗卡。 但在蒙特利尔申请医疗卡时,工作人员说要从到魁省的那天开始计算,也就是说在登陆开始在多伦多呆的三个月不算,要我三个月以后再去申请。三个月后再去申请 时,另一个工作人员说我三个月前就应该享受医疗卡,时间应该从登陆开始算起,於是马上帮我办理一个临时的医疗卡。同一个机构,两个人的说法完全不一样,我 相信谁呢?我的经验是在加拿大的政府机构办事,如果一人说不行,千万别当真,多问几个,每个人的答案一定不同,这个不行,那个说不定能行,百试不爽。

加 拿大移民法的变动也可以看出加拿大政府做事有时简直就不象是一个民主国家的做事方法,完全是在拍脑袋。2001年6月28日的新移民法的技术移民分数提高 到75分一下子就把移民的大门给关死了,坑了不少人,而且连申请费都不愿意退,简直就是明火执杖的政府抢劫。一年不到实行不下去了,因为按新法连加拿大总 理和移民部长也不合格,一下子又突然宣布分数降为67分,比原来老的移民法更宽松,朝令夕改,屁股决定大脑,也不知收紧的根据是什么,放开的根据又是什 么。搞得申请人一悲又一喜,一惊又一诈。保守党执政后又改移民法,技术移民职业由原来的300多类收缩到30多类,只差没有说关门,苦了那些前赴后继苦等 的申请人。更可笑的是几年前加拿大女移民部长用手上掌握的移民指标和一个开比萨饼(类似中国的烧饼)的阿叉交换烧饼,阿叉天天送烧饼,拿到移民指标后把移 民部长给告了官,这两人都不地道,虽然每个行业都有潜规则,可怜一个国家的移民部长的潜规则是为了一块免费的烧饼而丢了官,贪污和潜规则的境界可谓实在低 也;阿叉也太不地道,人家拿一个移民指标换你几块烧饼,还不是想省几个,吃点哑巴亏就算了,非要把人家一个美女部长弄得灰头土脸丢官才罢休,阿叉的潜规则 的境界也真TMD。朋友,这些都是教训,咱们中国人再精也精不过阿叉,所以无论在加拿大还是美国,中国人和阿叉永远都是死对头。 IT公司的中国人都知道,中国人拼命干活,阿叉会拍马,会使阴,中国人大多吃亏吃在语言上,阿 叉的英文虽然带咖喱味,但比酱油味的英文好懂,人家的官话是英文,洋人听得懂咖喱味的英文,没辙!所以来美加前一定要把英文磨快,新东方和李阳疯狂英语的 大跃进搞法是行不通的,很多中国人都吃了这种搞法的亏,来了北美后,按新东方的搞法,看得懂,开不了口,按李阳的搞法,该吼的时候又不敢吼,这毕竟不是中 国啊,不是什么事情都可以吼的,真是哑巴吃黄连呀,反而不如那些偷渡来在餐馆和农场打工的福建广东的农民,他们还敢开口来句:Me no English(我不会说英语),呵呵,洋人还真猜得出来是什么意思,马上 no English了。

文/佚名

H1B回国返签准备经验zz




应人之邀 写这篇日志 记录一下我回国签H1B的经验

我的背景: 09年5月签F1通过 然后8月来美国 12月回国一次 从此后没有再回过国 在美国签证已过期(过期是可以滞留的 只要你有合法的身份 比如F1, H1B之类的) 所以这次回国牵扯到身份转换问题

签证预约

首先需要去中信银行缴纳签证费(我是让国内的朋友帮忙弄的) 详情请见这里 我唯一的问题是 人在美国 没法出示护照 于是让朋友问了说只要把护照带照片和名字的那一面拍下来email过去给朋友就行 然后顺利缴纳了签证费

然后是预约签证时间 首先要去中信购买电话卡 有8分钟36元和12分钟54元的(为了保险起见我买了12分钟的) 会给你一个密码和电话 详细的资料可以看这里 需要准备的重要信息有:护照号 身份证号 I797 receipt号 我预约也是一波三折 第一次打忘了先交签证费 第二次打人放假了 第三次终于成功预约(对于我这种感恩节回去的 算是非高峰期 人直接告诉我预约10月19的都可以 哈哈) 最后电话那头会给你一个签证号 是一个12位数字+1位验证码 签证的时候要用

签证准备checklist:

中信缴费收据(我托我妈给我带过来的)

DS160 -- 网上填写 提交(需要打印确认页 就是最后带照片的那张 我当时没打印 又白白耽误了半个小时打印和50块大洋。。。)

1 digital photo(向公司求证 说是DS160填写时要求提交的 然后小米还说这个网站可以在线做)

I-129 -- 公司发的

I-797 -- 美国移民局发的(公司交到你手上的)

ETA-9035 -- The Labor Condtion Application for NonImmigrant Workers(不知道是什么 公司让带着)

护照 -- 需要比H1B过期时间长6个月以上

Original education documents -- 说是毕业证 但是我们的太大了 我就带了一个扫描照片过去 没用到

Original employment verification letter -- 公司说走之前两周找公司出具

Copies of last two pay stubs



温馨提示(公司给的)

别紧张 很重要
让你的回答简洁
只给他们要的材料
如果问你将来会不会申请绿卡 如实回答 即使答案是yes 不问就别提这茬
正常情况下2-3个简单问题就过了 如果你回答的简洁 5-10分钟搞定 不过时间长并不代表有问题 -- 我们有很多职员回答时间长达30-45分钟 他们也都顺利拿下了visa
如果不幸你被check(尽管数据显示已经越来越少) 和公司分管你的人(我们公司有专门的specialist管H1B GC)和你的manager联系看你能不能work remotely 并且每两周sync up一下进展
回来以后给公司一份新的I-94的copy